·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汽(qi)車生產基地(di)
銷(xiao)售經理(li):王翔
王經理
姚經理
鮑經理
傳(chuan)真號碼:
企業郵箱:
汽(qi)車工(gong)業60年 六問(wen)六憶謀發展之一(yi):一(yi)汽(qi)解放
從(cong)1953年到2013,中國(guo)汽(qi)車工業已走過60年,其中有(you)曲折,有(you)坎坷,有(you)希望,有(you)輝煌(huang)。回(hui)望汽(qi)車工業的甲子輪回(hui),由6個(ge)問題(ti)引(yin)發(fa)(fa)出(chu)6段(duan)往事,成為汽(qi)車工業不同發(fa)(fa)展階段(duan)的見證,也在(zai)60年發(fa)(fa)展史上書寫了(le)濃墨重彩的一(yi)筆。從(cong)某種意義上說,回(hui)答了(le)這6個(ge)問題(ti),就了(le)解(jie)了(le)中國(guo)汽(qi)車工業。
(1)1953年:第一汽車為何選址長春?
“北國冰三開(kai),一座車城現。‘解(jie)放’飛輪遍九州(zhou),十億黎民贊。喜布運輸網,更縮(suo)里程線。敢與(yu)異國較短長,誓教風(feng)云變。”
這是江澤民同志為祝賀(he)三十年廠慶而填作的(de)卜算(suan)子(zi)詞,也是他(ta)為一汽所(suo)作的(de)多首(shou)詩詞少為人知的(de)一首(shou)。
兩代領導人的時空交集
今(jin)年是(shi)中國汽車的60年,就是(shi)自1953年一(yi)汽建廠算起的。
在(zai)63年前的(de)1950年夏末,江澤(ze)民同(tong)志就在(zai)駐(zhu)蘇聯(lian)(lian)大使館任(ren)(ren)(ren)商務參(can)贊,在(zai)此后的(de)一(yi)(yi)(yi)(yi)年多(duo)時間里(li),他就多(duo)次經辦一(yi)(yi)(yi)(yi)汽(qi)建廠(chang)的(de)有關事宜(yi),如(ru)簽定了(le)蘇聯(lian)(lian)派(pai)專家(jia)來華選擇工廠(chang)廠(chang)址的(de)協(xie)議(yi)(yi),派(pai)汽(qi)車(che)工業(ye)籌備組(zu)的(de)專家(jia)的(de)協(xie)議(yi)(yi),負(fu)責傳遞蘇聯(lian)(lian)交(jiao)付的(de)初步設(she)計和(he)技術設(she)計的(de)圖(tu)紙(zhi)等資料。1952年夏初,組(zu)織任(ren)(ren)(ren)命江澤(ze)民為汽(qi)車(che)工業(ye)籌備組(zu)主任(ren)(ren)(ren),原籌備組(zu)主任(ren)(ren)(ren)郭力、副主任(ren)(ren)(ren)孟少農(nong)已(yi)調(diao)一(yi)(yi)(yi)(yi)汽(qi)工作。同(tong)年秋,一(yi)(yi)(yi)(yi)機部(bu)在(zai)籌備組(zu)基礎上成(cheng)立了(le)汽(qi)車(che)工業(ye)管理局,江澤(ze)民又任(ren)(ren)(ren)副局長(chang),并自1954年到1962年在(zai)一(yi)(yi)(yi)(yi)汽(qi)工作8年。
正是(shi)一汽(qi),使得中(zhong)共第三代領導(dao)人(ren)與毛澤(ze)東為首(shou)的(de)(de)第一代領導(dao)人(ren)有了難得的(de)(de)交集(ji)。“我們也要(yao)這樣的(de)(de)汽(qi)車廠”,1949年12月21日,訪(fang)問(wen)蘇(su)聯的(de)(de)毛澤(ze)東參觀了斯大(da)林汽(qi)車廠,用濃(nong)重(zhong)的(de)(de)湖南口(kou)音擲地(di)有聲地(di)說(shuo)。
早在建國前(qian),在談到恢復經濟建設時,毛澤(ze)東就扳著指頭歷數道(dao):“現在我們(men)能(neng)造(zao)(zao)什么?能(neng)造(zao)(zao)桌子椅子,能(neng)造(zao)(zao)茶(cha)壺(hu)茶(cha)碗,能(neng)種糧食(shi),還(huan)能(neng)磨成面粉,還(huan)能(neng)造(zao)(zao)紙。但是一(yi)輛(liang)汽(qi)車、一(yi)輛(liang)飛機、一(yi)輛(liang)坦克(ke)、一(yi)輛(liang)拖(tuo)拉機都(dou)不能(neng)造(zao)(zao)”。
1949年,中國保有(you)汽(qi)車5萬輛,牌子(zi)五(wu)花八門,簡直(zhi)就是(shi)萬國造。汽(qi)車技(ji)術水(shui)平(ping)被一首打油(you)詩(shi)形容為(wei)“一去二三里,拋錨(mao)四五(wu)回,搖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百廢待(dai)興(xing)的(de)新(xin)中(zhong)國(guo),無(wu)論哪(na)方(fang)面建設(she)都離不開作為運輸(shu)工具(ju)的(de)汽車(che),所以蘇聯(lian)援助中(zhong)國(guo)經濟建設(she)的(de)項目也缺不了汽車(che)。
選址在長春
偌(ruo)大的中國,為什么要選(xuan)址到長春?其實,北京、西安、石家莊、太原、西安、寶雞、湘潭(tan)、株洲等地(di)都曾是備選(xuan)之地(di)。
蘇(su)聯方面提出要幫助中國(guo)一(yi)座(zuo)綜合(he)性汽車(che)廠(chang),同時再建一(yi)座(zuo)輕(qing)型(xing)汽車(che)裝配(pei)廠(chang),以適(shi)應短期需要。對(dui)應于斯(si)大林汽車(che)廠(chang)廠(chang)址在(zai)莫斯(si)科,蘇(su)方提議中國(guo)的第(di)一(yi)個(ge)汽車(che)廠(chang)也要建在(zai)北京附(fu)近(jin)。1951年1月,周恩(en)來指示(shi):“可將嘎(ga)斯(si)裝配(pei)廠(chang)設于北京,吉斯(si)制造廠(chang)設于東北長春附(fu)近(jin)。”
那時,一個(ge)代號為(wei)752的(de)(de)工程已(yi)經秘密(mi)選址(zhi)在北京西八寶山(shan)公墓(mu)附(fu)近的(de)(de)衙門口,擬引進蘇聯2.5噸(dun)的(de)(de)嘎斯51汽車(che)散件進行組裝(zhuang)。而一汽項目被命(ming)名(ming)為(wei)652,擬引進生產4噸(dun)的(de)(de)吉斯150汽車(che)。后(hou)來因1953年5月(yue)國家調整計劃,752廠被迫下馬,不然今天北京汽車(che)產業的(de)(de)歷(li)史將被改寫。
一汽選址在長春是經過縝密論證的,需要匹配多項條件。按設計能力年產3萬輛卡車計算,一年需要電力2.4萬千瓦、1000多萬噸鐵路運力、20多萬噸鋼材、2萬立方米木材,而西安發電廠只有0.9萬千瓦的能力,西安到潼關鐵路的運輸量不足200萬噸,西北也缺乏木材,也沒有大型冶金企業,北京石景山鋼鐵廠鋼產量不足10萬噸,而長春附近的吉林市南24公里處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小豐滿水電站是中國的水電之母,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鞍鋼是當時國內第一大鋼廠,東北的鐵路交通大體形成網絡,煤礦、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更為重要的是離蘇聯較近。
解放與紅旗
如果用兩個(ge)詞語來代(dai)表一(yi)汽,“解放”與“紅旗”是不可替代(dai)的。
1953年政治局會議上,黨和國家(jia)領導人為將要面世(shi)的(de)新中國第一(yi)輛國產車(che)命名。朱(zhu)德說(shuo),我(wo)(wo)們的(de)部隊叫(jiao)解(jie)放(fang)軍,我(wo)(wo)們造的(de)汽車(che)也叫(jiao)“解(jie)放(fang)”吧。7月13日,第一(yi)輛解(jie)放(fang)牌(pai)汽車(che)下(xia)線。自此到(dao)1986年轉(zhuan)型成功(gong),“我(wo)(wo)在馬路邊撿到(dao)一(yi)分錢”的(de)紙分幣上就有(you)了它的(de)形象,那些年里(li),中國兩輛汽車(che)中就有(you)一(yi)輛是解(jie)放(fang)牌(pai)的(de)。
“什(shen)么時候(hou)能坐上我們自己生(sheng)產(chan)(chan)的(de)轎車開會就好了”,1956年(nian)4月,毛澤東在《論(lun)十大關系》講話中談到了即將(jiang)投產(chan)(chan)的(de)中國汽(qi)(qi)車,并(bing)提(ti)出(chu)了發展轎車的(de)新(xin)憧憬。1957年(nian)5月,一(yi)機部正(zheng)式給一(yi)汽(qi)(qi)下達了生(sheng)產(chan)(chan)小汽(qi)(qi)車的(de)任(ren)務。
深諳世界汽車產業發展規律的孟少農說:“全世界汽車工業,都是大廠搞小車,小廠搞大車”,“大車不過是初中水平,輕型車是高中水平,小轎車才是大學水平。”在饒斌“仿造為主,適當改造”的方針下,孟少農領導一班人對從蘇聯、德國、法國、日本購來以及朱德委員長獻出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達等樣車進行了仿(fang)制。在全國大(da)躍進的(de)1958年中(zhong)國造出第一(yi)輛轎(jiao)車,定名為“東(dong)風”,意旨中(zhong)國地(di)處社會主義(yi)的(de)東(dong)方,要用(yong)“東(dong)風壓倒(dao)西風”。
因為東風轎車(che)是中級轎車(che),作為當(dang)時領導機關和對外接(jie)待來(lai)使用檔次不(bu)夠,北京市都要(yao)試(shi)制高(gao)級轎車(che),一汽人怎么能坐得住呢?經過(guo)33天(tian)的試(shi)制,在人有(you)多大(da)膽(dan)、地有(you)多高(gao)產、到(dao)處放衛星的年代,第一輛紅旗試(shi)制成功。
鄧(deng)小(xiao)平獲(huo)悉紅旗車比(bi)伏爾加(jia)、吉姆都(dou)高(gao)級時說:“那你們可以多(duo)生產,油不夠就(jiu)燒酒(jiu)精(jing),反(fan)正做酒(jiu)精(jing)的(de)紅薯干有的(de)是(shi),只(zhi)要(yao)不燒茅臺就(jiu)行。”暫不說鄧(deng)小(xiao)平早在(zai)燃料(liao)乙醇在(zai)中國較大(da)規模試用(yong)的(de)40年(nian)多(duo)年(nian)前就(jiu)已指出(chu)應用(yong)方向,在(zai)那個(ge)年(nian)代,即使燃料(liao)缺乏(fa),為(wei)了新(xin)中國的(de)榮譽和尊嚴也要(yao)多(duo)造(zao)中國車。
紅旗(qi)轎車(che)自1959年(nian)投入生產(chan)至1981年(nian)停(ting)產(chan),共(gong)生產(chan)1542輛(liang),政策(ce)性虧損高達6000萬(wan)元(yuan)(yuan),因為單車(che)最(zui)低(di)成本6萬(wan)元(yuan)(yuan),最(zui)高22萬(wan)元(yuan)(yuan),但賣給國家一個(ge)價4萬(wan)元(yuan)(yuan)。
紅(hong)旗H7、紅(hong)旗L5強勢(shi)回歸,代(dai)表了一(yi)汽自主(zhu)轎車(che)品(pin)牌(pai)的最新高度。
一(yi)汽創造了三年建成現代化汽車廠的(de)(de)奇跡,結束了中國不能(neng)制(zhi)造汽車的(de)(de)歷史(shi),支援兄(xiong)弟(di)企業(ye)一(yi)萬多名骨干建設(she)力量,上繳國家巨額利稅,也在默默的(de)(de)奉(feng)獻中消耗了自己。
今天,共和國(guo)汽車工業(ye)的長(chang)子,仍然(ran)要作意氣風發的逐夢人,在(zai)實現“中(zhong)國(guo)夢”大業(ye)中(zhong)勇于擔(dan)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