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政府定點采購單位
·環衛車、環衛設備及專用(yong)汽(qi)車生產(chan)基地
銷售經理:王翔
王經理
姚經理
鮑經理
傳真號(hao)碼:
企(qi)業郵箱(xiang):
工信部“僵尸”車企資質吊銷提速
生產資質終身制已被打破,國內車企集中度開始加速。日前,在工信部發布的《第281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以下簡稱《公告》)中,包 括石家莊雙環汽車在內的13家汽車企業的生產資質被撤銷。這也是工信部撤銷的第二(er)批汽車(che)(che)(che)企(qi)業(ye)(ye)生(sheng)產資(zi)質(zhi)。業(ye)(ye)內認為(wei),建立(li)汽車(che)(che)(che)行業(ye)(ye)的退出機(ji)制,打(da)破汽車(che)(che)(che)生(sheng)產企(qi) 業(ye)(ye)資(zi)質(zhi)的終身制能夠督促落后企(qi)業(ye)(ye)加大技(ji)術改造與轉(zhuan)型升級,也有(you)利(li)于(yu)通過兼并(bing)重(zhong)組來不斷提高汽車(che)(che)(che)整車(che)(che)(che)企(qi)業(ye)(ye)的生(sheng)產集中度(du),對(dui)于(yu)國內汽車(che)(che)(che)行業(ye)(ye)的整體發展(zhan)起到了推 動作用。
撤銷13家企業生產資質
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顯示,包括石家莊雙環汽車、安徽江淮安馳汽車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多家車企被撤銷乘用車生產資質,同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停止生產乘 用車產品。這不是工信部第一次撤銷汽車企業生產資質。去年11月,工信部曾公示(shi)了包括吉林通田(tian)在(zai)內的(de)14家汽車(che)企業(ye)未提出準入條件考核申請,其《車(che)輛生產 企業(ye)及產品公告》已經暫停(ting),且不得辦理更(geng)名、遷址等(deng)基本情況變更(geng)手續。
據了解,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就(jiu)發布(bu)了建立汽車行(xing)業退出機制的(de)通知,對不(bu)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ying)的(de)汽車企業、摩托車生產企業實行(xing)為期兩年的(de)特(te)別公(gong)示(shi)管理,特(te)別公(gong)示(shi)期滿以(yi)后,如(ru)果還達不(bu)到合格要(yao)求的(de)企業就(jiu)要(yao)退市。
工信部部長苗圩去年曾表示,2013年工信部就已經發布了第一批特別公示企業公告,里面有48家,包括乘用車生產企業和改裝客車的生產企業。另外, 在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間,工信部又提出有(you)10家整車(che)生產(chan)企業(ye)(ye)、102家改裝車(che)企業(ye)(ye)和23家摩托車(che)企業(ye)(ye)不(bu)能維持正(zheng)常的生產(chan)經營(ying),作為第二 批特(te)別(bie)公示的企業(ye)(ye)進行發(fa)布。
不乏知名“僵尸”車企
在此次名單中,不乏曾經比較知名的車企。其中,國內第一家贏得“抄襲”官司的雙環汽車最惹人眼球。
據了解,2004年,因雙環汽車生產的來寶S-RV被本田發現與自己的第二代C-RV十分相像,在交涉無果后,將雙環汽車告上了法庭,并索賠1億 元。但最高人民法院最終判決本田敗訴,并且要本田負擔兩次審理費共263.82萬元。此外,雙環汽車旗下生產的SCEO、小貴族等車型還被指“抄襲(xi)”寶(bao)馬 X5和奔馳Smart而鬧得滿城風(feng)雨(yu)。
亞市原副總經理、汽車市場專家顏景輝表示,雙環汽車在2010年前后在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已經沒有了。“但是雙環汽車在(zai)北(bei)京的(de)銷(xiao)售情況一(yi)般(ban),經(jing)銷(xiao)商(shang)也并非是獨立(li)經(jing)營這(zhe)一(yi)個(ge)品牌。”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雙環汽車官網發現,該公司最新的一條資訊發布時間停留在2013年,同時,雙環汽車的全國客服熱線也處于無人接聽的狀態。隨后,記 者撥打了該公司河南、山東等多個地區的經銷商電話,僅有幾個經銷商電話能夠打通,但均被告知已經不再銷售雙環汽車。其中,河南某(mou)經(jing)銷商(shang)告訴記者,雙環在(zai)(zai) 2013年(nian)就已經(jing)停(ting)止生產了,但售后(hou)服務還一(yi)直在(zai)(zai)做。
未來車企集中度將提高
汽車(che)專家張志勇表示,撤銷像(xiang)雙環這(zhe)種經營(ying)不善或(huo)(huo)者已(yi)經喪(sang)失生產、經營(ying)能(neng)力(li)的(de)汽車(che)企(qi)業生產資(zi)質(zhi)(zhi)有(you)利于(yu)國內汽車(che)企(qi)業的(de)兼容(rong)并購(gou),“以(yi)(yi)前一些(xie)已(yi)經沒有(you)生產 能(neng)力(li)或(huo)(huo)者經營(ying)不善的(de)企(qi)業生產線由于(yu)有(you)國家賦予(yu)的(de)生產資(zi)質(zhi)(zhi),所以(yi)(yi)在被收(shou)購(gou)時會出現漫天要價的(de)情況,而現在因(yin)為資(zi)質(zhi)(zhi)被收(shou)回,在并購(gou)時就(jiu)沒有(you)底牌可以(yi)(yi)要價。另 外,退(tui)出機制也有(you)利于(yu)國內汽車(che)產業資(zi)源的(de)合理利用以(yi)(yi)及(ji)自(zi)主(zhu)品牌的(de)壯大”。張志勇說。
近年來,新能源車發展迅猛,一些非汽車制造企業試圖通過收購車企的方式走捷徑進入整車制造領域。此前,雙環汽車旗(qi)下的(de)紅(hong)(hong)星汽(qi)(qi)車就(jiu)被動力電池制造商(shang)多 氟多以1.5億元的(de)價(jia)格收購(gou)。有業內(nei)人士直(zhi)言(yan),真正值錢(qian)的(de)就(jiu)是紅(hong)(hong)星汽(qi)(qi)車的(de)整(zheng)車生產(chan)資質(zhi)。顏景(jing)輝表示,退(tui)出機制的(de)建(jian)立,可(ke)以不斷提高汽(qi)(qi)車整(zheng)車生產(chan)企業的(de)集中 度,對(dui)于國(guo)內(nei)汽(qi)(qi)車行業的(de)整(zheng)體(ti)發(fa)展起(qi)到了推動作用(yong)。
苗圩也曾表示,“總體上看,汽車企業的數量還是偏多。我們建立汽車行業的退出機制,主要就是要打破汽車生產企業資質的終身制,建立起有進有出、優勝 劣(lie)汰(tai)的動態管理機制,督促(cu)落后的企業(ye)加大(da)技術改造、轉型升(sheng)級;如(ru)果(guo)達不到,也(ye)可以通過兼并重組來不斷提高汽(qi)車(che)(che)(che)整(zheng)車(che)(che)(che)企業(ye)的生(sheng)產(chan)集中(zhong)度(du)”。數(shu)據顯示,全國現(xian)在 仍有汽(qi)車(che)(che)(che)整(zheng)車(che)(che)(che)生(sheng)產(chan)企業(ye)184家(jia),如(ru)果(guo)按集團(tuan)的口(kou)徑來統計,也(ye)有76家(jia)之多。另外(wai),改裝(zhuang)車(che)(che)(che)企業(ye)更是多達1056家(jia)。